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的防御性自救!科技振兴能否掀起行业惊天巨变?|《财经》特别报道

张威 罗瑞兴 财经杂志 2018-09-23

若想要保住赚钱的传统业务,银行就需要通过金融科技迎合客户行为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保有客户黏度。当下银行的科技振兴,背后带有明显的防御性自救的战略意义。而这会否带来一场惊天之变需要时间来检验


《财经》记者 张威 罗瑞兴 | 文 袁满 | 编辑


“你不再是当年的你,我也难再是过往的我。”


当矗立互联网金融潮头若干年后的BATJ表示褪去金融光环,回撤到技术本源时(相关报道见《财经》2018年第9期“BATJ‘去金融化’虚实”),沉闷几年的传统商业银行开始“大象”转身,扛起“科技大旗”。


今年4月,国内首家由国有大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为银行业内第一家真正以金融科技命名的新型公司。


5月,民生银行旗下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由总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牛新庄挂帅。


6月,北京银行成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在行业内率先发布支持前沿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方案。


……


对于传统商业银行们而言,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装上阵刚刚开始。


“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今年在业绩发布会上说出了众多银行家的心声。


五年前,电商平台遵循本能的产业链逻辑,开创出支付宝、余额宝等惊世产品,深深触动了银行的“奶酪”;五年后,金融强监管之下,金融科技公司回归科技本源,商业银行则开始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展开了一场科技振兴。


某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向《财经》记者表示,社会网络化催生银行改善服务手段,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包括手机移动客户端、大数据、云计算,从这意义上讲,银行科技加码是服务以及内在需要。


“对技术理解越深越透,金融创新的场景就越宽越广。”某大行信科部总工程师向《财经》记者表示。与此同时,农商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科技能力比较薄弱,带动了金融基础业务能力输出的需求。


这种需求的存在使得上述银行系科技公司,在成立之初都带上了“科技输出”的功能定位,这似乎与现有的金融科技公司(BATJ)“回归科技,向金融机构输出技术”形成必然的竞争。


上述大行信科部总工程师表示,银行目前的科技转型都是向云计算、大数据转型,金融科技公司拥有的云可以提供服务,但是这些服务大多是归属基础设施层面,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需要的不光是底层技术服务,还有上层应用服务,在应用服务上银行则更有优势。


不过,包括监管、机构在内的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似乎都不太看好银行的科技输出,一方面源于市场的盘子有限,科技公司难以快速盈利;另一方面,相比原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银行的技术水平较之落后至少3年-5年。


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BATJ具备的IT能力是银行不具备的,但是BATJ的身份决定了它们不会在金融稳定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这为银行输出科技提供了市场基础。”


银行的科技振兴是否会有惊天之变需要时间来检验。


不过,已有的科技银行已经给市场带来惊叹。科技立本的微众银行在2017年营收达到67.48亿元,营收同比增幅达到175.54%;净利润为14.48亿元,较2016年增涨261.1%。


“我第一次看到微众银行的业绩都惊呆了,竟然可以实现这么高速增长!”某国际咨询公司人士坦言。


某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向《财经》记者表示,银行涉及国计民生,不能偏离主业,在科技投入上,大小银行策略不同,找准差异化后,细分领域能够做到极致。


科技“翻身仗”


“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今年在业绩发布会上说出了众多银行家的心声。


在这场翻身仗中,中行明确每年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少于上年度集团营业收入的1%;三年至五年内集团内科技背景人才占比将提升到10%,重点培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数字化人才。


中行的目标明确而多元,手机银行要成为同业领先的综合金融移动门户;建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基础技术平台;以智能应用改造原有业务体系,建设智能渠道、智能客户管理、智能投顾、智能消费金融、智能运营和智能风控六大产品体系。


(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展示的智能银行机器人。图/视觉中国)


对于科技重要性认知较早的是招商银行,其行长田惠宇曾直言,“唯一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和颠覆银行商业模式的只会是科技。”


常规IT成本投入之外,招行在2017年核定上年税前利润的1%专门成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同时计划2018年将该基金提高到上年营业收入的1%(22.1亿元),并且表态“如果需要,未来投入力度还可以加大”。


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也表示,在科技创新方面,光大银行从今年开始每年拿出净利润的2%投入科技创新。


某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向《财经》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自身科技建设分两个部分,一个是科技原生态建设,二是科技的网络化服务。IT系统、大数据应用、云计算,都属于基础能力建设,这些被运用最好的则是微信和支付宝。


银行利用物理网点以及ATM机器已经提供了一轮服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银行必须要重新调用新的服务手段,上述电子银行部总经理表示,如果服务不好客户,获客能力下降进而影响负债能力,银行生存就会出现问题。


在科技的内需推动下,过去一年里,商业银行出现网点和柜台人员增速普遍放缓。五大行尤其明显。已经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建行、农行、工行和交行员工人数合计减少2.9万人。其中,建行和农行的柜面人员分别减少了7264人和9189人。


随着银行资源不断向科技领域倾斜,业内人士预计网点的优化与柜员的减少还将持续,并且这种调整将逐渐深入到银行的各个业务条线。


以中行为例,2017年该行手机银行的交易额10.9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已成为个人客户最为活跃的线上交易渠道;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的替代率则为94.19%;金融超市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28%;智能柜台网点覆盖率则是80%。


某股份制银行部门副总向《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向科技转型,有市场竞争和客户服务的需要。原有的银行以条线、产品为主,现在大部分银行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唯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上移动客户端、超轻型移动客户端,才能给客户提供想要的服务。


不言而喻,当下银行的科技振兴,其背后带有明显的防御性自救的战略意义。若想要保住赚钱的传统业务,银行就需要通过金融科技迎合客户行为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保有客户黏度。


科技公司突围


在这一轮加码科技中,最引人注目的点是银行开始成立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并标榜“科技输出”。


今年4月,首家由国有大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建行旗下的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揭牌,注册资本16亿元。建信金融科技由建设银行体系内直属的7家开发中心和1家研发中心整体转制而来,初期规模3000人左右。在职能定位上,建信金融科技以服务建设银行集团及所属子公司为主,同时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输出。


随后,民生银行旗下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由民生置业有限公司全资认缴),该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牛新庄挂帅。民生科技的定位,除了主要服务于自身和业务伙伴,同样计划提供科技输出。


中行陈四清也曾表示,“将到社会上用高薪去聘请很多科技人才,然后引入投行的机制,打造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商业银行相融合。”


银行系科技公司并非起于今年,2015年末,平安旗下的平安金融壹账通成立,专注于为中小金融机构科技赋能。


同一年末,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数金成立,作为一家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数字金融企业,兴业数金颇受金融业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关注,其持股结构为:兴业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9%,高伟达软件、深圳市金证科技、福建新大陆云商分别持股10%。


兴业数金业务模式主要体现在:通过搭建平台、运营平台的方式持有信息资产,为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包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金融知识流程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营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


官方资料称,兴业数金为国内最大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服务商之一,近十年科技输出经验,超过700家合作银行,连接网点4.36万个。


“兴业数金更多偏向硬件、私有云托管,这个未来可替代性非常大,还是要在自己的专业性上下功夫。”上述金融科技公司高管直言。



进入2016年,招商云创和光大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作为招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招商云创将该行IT系统运行经验和金融IT解决方案对同业开放。它将自身定义为“一个公有云,并且是一个符合监管的金融云”。


2016年12月,光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今年3月,光大董事长李晓鹏传递光大集团和银行未来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发展的信号,“搭建一个平台,由光大科技公司统筹产品创新”。


“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资金和人才都不缺,迫切需要的是体制机制上的转变,那么金融科技子公司便是一个新的尝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财经》记者。多位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主要是基于机制转变的考虑。


突破体制机制限制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才招聘。银行内部有编制的限制,而科技又对人才有大量的需求,一位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除了人和流程的因素,还有市场因素。成立科技子公司,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对于银行来说,一方面便于补充科技力量,另一方面便于在内部孵化创新项目,在具体业务对接上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各家银行一直存在一个问题,科技和业务两条线融合得不太好。”上述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另一方面,单独成立科技公司,也便于与互联网公司以及同业合作。“银行与技术公司的合作目前存在好多障碍,有了子公司,与技术公司合作操作起来要方便很多。”上述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部分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还有资本上的考虑。“未来引入股权投资、自己做对外投资的平台,去做外部孵化创新等,这些都有可能。”上述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主动求变背后,也有宏观环境下的被动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之下,传统的盈利模式式微,银行危机感深重。据安永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7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显示,受监管强化、金融体系去杠杆等因素影响,2017年上市银行资产增速进一步放缓,存款增长压力持续上升,同业资产降幅明显。


“金融展业的渠道、获客渠道都在变,如果不去改变的话压力还是很大。”上述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内部人士说。


虽然银行单独成立科技子公司,打破了原本银行科技部门是成本中心的模式,让其有单独盈利的能力,但业内并不认为这是基于营收的考虑。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一年盈利10个亿就很了不起了,但对于银行动辄上千亿的盈利是小巫见大巫。”上述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内部人士说。在他看来,金融和科技融合大势所趋之下,科技被提高到整体战略层面。用科技改变渠道、积累数据,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才是真正目的。


“通过科技输出提供底层服务,待系统搭建起来后,通过服务第三方,积累数据、获得渠道;上层再做支付结算、财富管理、同业等,这样业务合作理所当然就更顺畅了。”上述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这种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市场未给出答案。“金融科技子公司其实只是一种探索,效果怎样还得以观后效。”上述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CF40资深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要真正认识到金融科技对银行转型的重要性,进行组织变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我觉得可以延伸看,“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内耗。”张承惠表示,越大的组织,内耗可能越大。所以组织的变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是仅仅设一个金融科技部门或是买一个金融科技公司就够了,这里面要有文化的融合、资源重新的调整。如果仅仅买一个金融科技公司,很可能会成为后台的服务机构,不能成为价值创造中心。所以内部的组织架构的重构和资源的调整很重要。


得科技者得零售


不论是加强自身的科技系统建设还是成立独立的科技子公司输出科技,业内人士均认为,商业银行这一波科技发力的终极目标都直指零售业务。


“原有的二八定律在科技手段下被拉长了,已经变成了八二定律。”上述电子银行部总经理表示。


通过发力科技,招商银行进一步巩固了零售之王的行业地位。截至去年末,该行零售客户数突破1亿户,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用户数合计过亿,月活用户超4500万户。


平安银行自2016年开始也全面向零售银行转型,全力打造智能化零售银行。数据显示,去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466.92亿元、同比增长41.72%,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44.14%;零售业务净利润156.79亿元、同比增长68.32%,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67.62%。


“可以看出,科技布局较早的银行,其零售业务的利润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某银行人士表示。


科技立本的微众银行数据更具有说服力。2017年,微众银行营收达到67.48亿元,营收同比增幅达到175.54%;净利润为14.48亿元,较2016年增涨261.1%。在已经公布的2017年业绩报的4家首批民营银行中,仅微众银行净利润规模过1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微众银行之所以能实现利润的迅速增长,与该行的“零售”属性有很大关系,该行净息差高达7.02%。


安永分析报告显示,“大零售”战略推动了零售业务的迅速发展,上市银行零售业务贡献度有所上升。2017年度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占银行整体税前利润的比重为39.02%,较2016年33.42%增长了5.60个百分点。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银行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7.56%,较2016年的35.80%增长了1.76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此外,将自身定位为开放的高科技平台的光大云缴费平台也是科技推动零售业发展比较好的案例。该平台在下游接项目,在上游输出给几亿客户,不到几十人的团队在去年的流量已经达1.46亿活跃客户,交易额将近1000亿元。


上述电子银行部总经理表示,“银行向科技转型的重点就是便民服务和普惠金融,便民和普惠金融需要超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客户识别能力,随时在线的超小额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大部分股份制、大行早就向这方面转了,无非它不像传统科技企业转得那么快。


不过,大行和小行在科技发力上存在诸多差别。上述交易银行部总经理表示,大银行从财力和人力上较小银行具有优势,而且从大行目前的布局速度来看,也是紧跟步伐的。小银行发力更快一些,但是定位各有特色。


“前阶段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科技发力,我觉得一点都不慢,一点也没有落后。”某股份制银行部门总经理表示。


某银行副行长表示,数字化带给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单作业成本从上千降低到以“元”计价,未来还可能继续下降;将不良精准控制到小数点后面;处理效率可以秒计算;融资金额降到“百元”。


“如何把金融的服务真正放在不同的、但有流量和人流的场景当中,把它嵌入进去。这就是新经济时代,金融科技2.0时代,各家银行都需要把握的机遇。”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在上海外滩峰会上坦言。


某股份制银行行长表示,银行金融科技处在一个瓶颈期,也是一个转折期。瓶颈期主要体现在,业务发展主要局限在支付、理财产品、保险产品销售以及小微金融,基本没有跨出这么一个范围。


“金融科技的2.0时代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应该是金融主导、而不是科技带领。”上述银行行长表示,科技要为金融实现金融价值服务,但是不能把金融科技的“快”当作金融的全部。此外,银行有点把科技当目的了,为实现科技的功能、需要,取消了金融本身该有的东西,这是造成诸多风险的原因。


另一个问题,科技金融的发展和监管工作没有相衔接,处于脱节状态,是造成目前瓶颈的主要原因。银行接下来对科技金融的应用,关键是内部管理和运营。内部管理不仅是操作流程的问题,还有资产负债管理。此外,监管本身要科技化,要把你自己武装起来,也要将监管的系统和银行的系统连接起来。


科技输出之艰


几乎每一家银行系科技公司,都不满足自给自足,而是怀揣着技术输出的蓝图。


某股份制银行行长向《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和科技公司此前合作存在诸多防备,是银行科技输出的重要原因。银行科技输出不一定没有优势,但是银行不会指望科技公司盈利。银行科技输出反映一个问题,未来社会分工一定会越来越细。


另外,从监管角度来说,金融机构的业务跑到金融科技公司云上,监管也有一些担心,毕竟不在监管范围之内,目前真正将银行业务放到云上的很少。这也为银行系科技公司的科技输出提供了注脚。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银行系金融科技人士对于银行输出科技表达了信心,他们认为,科技是不断更新换代的,在更新换代中不断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在上述几家银行系科技公司中,平安金融壹账通则被个别金融科技人士看好。


金融壹账通前身为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形成从销售、风控、产品、服务到运营领域五大智能服务产品。截至2017年底,其先后为超过450家银行、2200家非银机构伙伴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零售客户端的使用量过10亿人次,机构端的交易量超12万亿。


但对于银行系科技公司的技术输出,业界也并非全然看好。


某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向《财经》记者表示,做科技需要自主可控,从下面的软件层、操作层往上走,至少要在自己的体系内用到一定规模证明没有问题,第二步才是输出给金融机构。长远来看,银行现在的技术并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场景。


即便技术输出的蓝图可行,却也未必立竿见影。


上述金融科技公司高管表示,金融科技是分层的,最下一层的布局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10年-15年,这需要很大投入,再往上层面,比如智慧银行等,银行可根据自己不同层面做专,没有先进性的企业最后都会被历史淘汰。但是做专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


而在商业银行举起科技大旗的同时,BATJ(指百度金融、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京东金融)纷纷提出“去金融化”,强调未来战略发展以技术为核心、服务于金融企业,并与工农中建四大行纷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战略布局焦点同样汇聚在了金融科技上,皆把技术输出定为业务范畴。


“不论是独立的BATJ,还是与银行签订的战略合作,对于目前市场上的银行系科技公司都势必构成威胁。”某业内观察者表示。


“BATJ具备的IT能力或者平台解决能力是银行所不具备的,至少比银行领先三年到五年,所以它们给金融机构提供科技系统,银行调用就行了,客观上来讲不会产生直面的竞争,而是合作的关系。”上述电子银行部总经理表示,但是,通过扶持,金融科技公司的能力变得更强,某种意义上也把银行科技创新能力扶持的更弱一些。


所以,银行进行科技输出不仅仅是科技输出,还有维护和加强自己科技能力的初衷。只是,银行系科技公司在科技输出这条路上想必不会走的一帆风顺。


某接近监管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科技的态势不会长久,在中小金融机构没有能力的时候,银行系科技公司可以为其提供服务,但是市场千变万化,随着中小银行科技水平能力提升,这些公司的业务就会受到影响,而且,中小银行的盘子有限。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在科技输出路上,人才最为关键,而传统银行系下的科技公司多由母行派人掌舵,传统的思维依然很难改变。


2016年4月,有“20年的大将军”之称的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离任,后加入中国平安。2015年12月,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黄浩加入蚂蚁金服,上述两位可谓国有大行人才流失的典型代表。其中,侯本旗就曾批评传统商业银行思维还停留在网点时代。


“人才的流失反映传统银行很难留住创新型人才。”某银行人士坦言。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银行业一直是科技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招商银行已经将自身定义为金融科技公司;国际上,高盛和摩根大通也在更早宣称自己是科技企业。


可以肯定的是,在布局科技路上,银行因优势不同终将会形成差异化定位。


上述电子银行部总经理表示,“有的银行将定位对公业务上,有的银行定位财富管理上,有的银行进入了转型定位科技输出上,还有的银行则会做网络贷款、小微金融、消费金融。”


(本文首刊于2018年7月23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大家都在看:


银行最大自盗案17年境外追逃纪实:主犯豪赌假结婚 中美协力追诉

加密货币交易所变局:华尔街之狼来了,暴利时代将终结?

中国政府债务规模究竟几何?|《财经》特稿

金焱看美国 | 中国打击特朗普票仓,目标有多精准?

中美大使WTO再交锋:张向晨呼吁将保护主义怪兽关进WTO规则的笼子


责编  |  苏月  yuesu@caijing.com.cn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